植株发病先从近地面茎基部或第一分枝处开始,症状初为水浸状,逐渐成灰白色,然后皮层组织发干、开裂,呈纤维状。大棚内潮湿时,茎基部病组织中腔里可见到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表面白色霉层生长旺盛时,也可见黑色菌核。病菌孢子喜高湿,最适宜的湿度为99%左右。病菌在50℃高温下5分钟即死亡。病菌菌核在潮湿土壤中可存活1年,在长期积水的土壤中只能存活1个月,而在干燥的土壤中则可存活3年以上。防治方法如下。

(1)对于重发病田块,夏季休耕时进行地内灌水,覆盖地膜,闭棚升温几天,利用高温高湿杀菌,效果显著。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松土除草,铺盖地膜,阻挡病菌孢子出土,也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3)重病地块实行与水生蔬菜或禾本科作物隔年轮作。

(4)下雨后,一定要及时清理沟系,防止积水,天晴时及时放风排湿,降低空气湿度。

(5)合理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6)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拿出棚外深埋或烧毁,可防止病原菌再次侵染。

(7)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可选用50%速克灵1000倍液或50%的农利灵1000倍液叶面喷雾,也可用以上药剂1∶500倍液涂茎,每7~10天1次,连续3~4次,基本可控制病害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