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为马铃薯主要病害,初侵染源是带病种薯。种薯切块是病害扩大传播的主要途径。带菌薯块一旦入土,病菌即在根系及杂草周围扩散、蔓延,成为侵染源。感病的薯块收获后又成为次年或下季的侵染源。土壤一般不带菌,但可传播病菌,昆虫也能传播病菌。该病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植株茎基部和块茎,一般在植株高16~20厘米时表现症状。典型症状是茎基部的下部组织发黑腐烂,感病幼苗生长缓慢、植株细弱,种薯块在湿度大时变为黑褐色,并腐烂发臭。成株期的马铃薯感病后症状发生迅速,叶片出现凋萎下垂,茎基接近地面和地下数厘米处变为褐色并迅速软化腐烂,极易拔出并开裂,晴天更为明显。
防治方法如下。
(1)选用无病种薯,种薯切开后用草木灰拌种后立即播种。
(2)适时早播、早发,避病。
(3)田间发病,拔除病株后用生石灰消毒,病株带出深埋。
(4)实行轮作,每隔3~4年轮栽1次。不要在涝洼地种植。
(5)发病初期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2500倍液或62%可杀得600倍液喷雾,每周1次,连续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