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蚕幼虫体长55~75毫米,青绿色,被有白粉,体粗大,各节有对称的6个肉棘状突起,各突起间有黑点。成虫体长25~33毫米,翅展127~130毫米。雄成虫体长20~25毫米,体青褐色。前翅褐色,顶角圆而突出,粉紫色,有一黑色眼斑;前后翅中央各有1个新月形透明眼斑,外侧具有纵贯前后翅的“宽带”1条,带的中部粉红色,外侧白色,内侧深褐色。蛹棕褐色,长30毫米左右;茧灰褐色,橄榄形,长50毫米左右,茧柄长达40~130毫米,缠在寄主的叶柄和小枝上。

该虫在上海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茧内越冬。5月成虫羽化、交尾和产卵。成虫有趋光性,飞翔能力强,寿命5~10天。卵产于寄主植物的叶片背面,聚集成块,每块数粒至数十粒。卵期7~12天。每雌虫产卵360多粒。幼虫5月中下旬孵化,幼虫历期30天左右。初孵幼虫具有群集性,3~4龄以后分散食叶为害;6月下旬至7月下旬,老熟幼虫在树上缀叶结茧,茧大部分被叶片包着,仅少部分外露。越冬代多在杂灌木上结茧,第一代成虫8月间羽化,第二代幼虫为害期在9月至10月下旬,11月陆续结茧、化蛹越冬。

防治该虫,可灯光诱杀成虫;冬季修剪枝条,剪除虫茧;低龄幼虫期喷洒灭幼脲Ⅲ号1500倍液、苦烟碱600~800倍液或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