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秆锈病的病原菌为真菌担子菌亚门、冬孢纲锈菌目中的竹毡锈菌,其主要侵害是2~3年生的竹,主要发生在主干的基部、下部和中部,其症状是在9~10月至翌年2~3月产生不易脱落的橙黄色毡状物并不断增多,呈椭圆形、长条形及不规则形,这是冬孢子堆,遇雨水后吸水膨胀,反卷脱落,4~5月后又产生黄褐色粉状物(夏孢子堆),脱落后受害部位为黑褐色病斑,病斑逐年扩大,绕竹一周后,病斑以上的竹秆就枯死。
竹秆锈病为害极大,应及时防治:
(1)及时砍除病竹,加以烧毁,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2)保持合理的竹子密度,清除杂草,提高通风透光度,可抑制病虫害发生。
(3)药剂防治,用粉锈宁250~500倍液,或敌锈钠100~150倍液喷竹秆,7~10天喷1次,连续喷3次或用0.5~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