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是绵羊等反刍动物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其病毒属于呼肠孤科、环状病毒属,为双股核糖核酸病毒。该病毒存在于病羊的血液和器官中,在康复畜体内存在达4~5个月之久。已知病毒有24个血清型,各型之间无交互免疫力。病毒抵抗力很强,在50%甘油生理盐水内可以保存多年,但对3%氢氧化钠溶液和过氧乙酸以及70%酒精很敏感。

(1)本病的发生特点如下。

①蓝舌病是一种虫媒性传染病,主要由各种库蠓传播,所以本病的分布与蚊子的分布、习性和生活史密切相关。羊虱可能会机械传播病毒。

②在自然条件下,病羊和健康羊直接接触不会传染,但胎儿在母羊子宫内可被直接感染。易感动物对口腔途径感染有很强的抵抗力,发病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病毒含量极低,不会引起传播,其产品如肉、奶、毛等也不会传播。病毒血症动物的精液具有感染性,受体母畜接受具有感染性的精液可发生感染。

③绵羊易感,不分品种、性别和年龄。1岁左右的绵羊最易感,吃奶的羔羊有一定的抵抗力。牛和山羊易感性较低,其他反刍动物多为隐性感染。

④本病多发生于湿热的夏季和早秋,特别多见于池塘、河流的低洼地区,发病率为30%~40%,病死率为30%,严重时达90%。

(2)本病潜伏期为3~8天。病初体温升高达40.5~41.5℃,稽留5~6天。口腔流涎、口唇水肿延伸到面部和耳部,甚至颈部、腹部,口腔黏膜充血、发绀,呈青紫色,随后出现糜烂、溃疡、出血。有时蹄冠、蹄叶发生炎症,呈不同程度的跛行。病羊消瘦、衰弱,有时便秘或腹泻,有时下痢带血。早期白细胞减少。病程一般6~14天。怀孕4~8周的母羊遭受感染时,分娩的胎儿畸形、死亡,羔羊生长发育不良。

(3)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必须采取免疫预防等综合措施。①消灭媒介昆虫库蠓,做好羊场的排水工作,定期进行药浴、驱虫。②严禁从疫区购羊和感染冻精,严格检疫,防治疫病侵入;非疫区一旦传入该病,应立即采取坚决措施,扑杀发病羊群和与其接触过的所有羊群和易感动物,并彻底消毒。③在本病流行地区,每年接种疫苗,一般在配种前或在怀孕后3个月后接种;羔羊从母体获得免疫,可保护3~6个月,等到6月龄以上再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