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草的地理分布和生长条件

红豆草原产于欧洲和俄罗斯。红豆草在欧洲、亚洲和北非洲生长的约有100多种(根据斯列也夫资料为126种),主要在地中海植物区系占优势的地区。在前苏联境内生长的约有62种,其中多半为多年生植物,有3种是一年生的,3种是灌木(O.Cornuta,O.echidha,O.darwasica),因具刺家畜不喜食。红豆草主要分布在高加索、中亚细亚。生长在高加索或中亚细亚的一些红豆草种,在伊朗和阿富汗也有生长。在前苏联欧洲部分境内分布最广和享有盛名的有沙生红豆草和一些其他种,而西伯利亚有西伯利亚红豆草种。在欧洲野生和播种的有普通红豆草。有些研究者认为,沙生红豆草是普通红豆草的原始种。

大多数的红豆草分布不广,有些种只能在中亚细亚或者高加索遇到,这是所谓的特有种。只有较少的一些红豆草种有比较广泛的分布区,属于这一类的有沙生红豆草、顿河红豆草、西伯利亚红豆草和在分类学方面还很少被研究的彼此甚为近似的一些种。红豆草是生长在平原、山前和山地草原群聚的一种草原植物,但在山坡多石、石质阶地也有生长,同时其根顺着山岩缝隙向下伸入很深。红豆草的有些种还可分布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区,一直到高山和亚高山地带,杂入其他植物中,主要是在禾本科一杂类草群落中。有时占据很大地段,以斑点形式分布在其他植被中,形成植丛。通常红豆草生长在草原和森林草原地区的南向坡地上,喜欢温暖、增热快的沙土和含碳酸盐的土壤。

优质牧草:详解红豆草十大品种-富农智库

对于红豆草的分类,尽管人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还不能认为已经彻底查明。为了彻底查明各个种的特征差异(花冠颜色、茸毛特点、形态、花各部分的比例、果实具齿和无刺的程度等),都应做细致的观察研究。红豆草是非常多形的植物,在不同的生态条件、地理环境和不同的栽培方法下,形态特征的变化颇大。

红豆草的主要种和品种

普通红豆草

普通红豆草(O.viciaefolia Scop.=O.sativa Lan.)别名栽培红豆草、箭舌豌豆状叶形红豆草、欧洲红豆草、大田驴食草等,目前栽培于温带。广泛分布于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和前苏联等国。在前苏联这个种作为野生,生长于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广泛栽培在乌克兰和俄罗斯南部各州,在北高加索也有栽培,但有时变野。

根为粗状直根系,主根分枝少,细的侧根分枝多。茎多,25~30个,细、坚硬,高50~90厘米。叶量多,小叶6~14对,密集地着生在叶轴上,卵形、长圆到椭圆形,长15~20(35)毫米,宽5~6(7)毫米。卵形紧密圆锥花序,在开花前具丛毛,因为苞片和萼齿明显地停出花蕾之上,通常短,卵形,茎部扩大,花冠为鲜艳的紫红、粉红色,较大,长12~13毫米,下部的花部有些下垂,旗瓣等于或长于龙骨瓣。豆荚长6~8毫米,半卵形、圆形,被短毛,鸡冠状突起上具短齿,短齿长1毫米。豆荚比其他种较少脱落。荚果千粒重20~22克。普通红豆草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多数属于冬播型。因此,春播当年不开花,甚至不能形成茎,生长的第2年以后比其他种早熟(比外高加索红豆草早开花5~7天,比沙生红豆草早开花10~14天)。从再生到开花结籽的时间约50天,主要由蜜蜂授粉。由于气候条件的关系,乌克兰的普通红豆草与西欧的生态类型相比较,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具有更强的越冬性和抗旱性,形成了在当地条件下产量更高更稳定的生态类型。这种独特的生态类型与西部的生态类型不同,称为东部生态类型,即乌克兰普通栽培红豆草。我们引种的普通红豆草在三北地区生长的第1年即可开花结实,每亩(1亩=667平方米)收20~25千克种子。普通红豆草作为优良牧草,特别是作为禾谷类和经济作物的前作,博得了好名声。应当指出,普通红豆草的抗寒性较差,产草量比沙生红豆草和外高加索红豆草要低。播后只生存2~3年,一般一年只刈割1次。再生草产量低。

普通红豆草生长于森林和森林草原带以及草原带,比较喜欢含碳酸盐的土壤和南向坡地。各种家畜都喜食,特别是马。前苏联在划定栽培区的普通红豆草品种中,值得提出的有下面几个品种:乌克兰普通种、乌克兰553、乌拉多夫5.

沙生红豆草

沙生红豆草[O.arenaria(Kit)DC]又叫沙地红豆草、沙驴豆。沙生红豆草广泛分布于俄罗斯西部、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通常生长在黑土、栗钙土和河谷的沙土上。

这种牧草是多形而分布又很广的一个种。在自然条件下,株高30~60厘米,在人工栽培下株高可达100~150厘米。茎直立或茎部升起,分枝数为10~15个,穴播时可达35个之多,强烈分枝,叶量多,具6~7个节间。小叶6~12对,有报道6~29对,椭圆形到长圆线形和线形,长10~30毫米,渐尖,叶色比普通红豆草淡绿,特别是幼龄期。总状花序,比普通红豆草和外高加索红豆草长和疏松,上部强烈渐尖,成鼠尾状,平均长12厘米,最长可达20厘米。开花前不具丛毛,因为苞片不伸出花蕾,花冠鲜艳,紫、粉红色,小,长3~8毫米,比普通红豆草小,旗瓣等于或略微短于龙骨瓣。豆荚小,长3~5毫米,卵形或圆形,被茸毛,沿圆盘边缘和鸡冠状突起上有极短的齿,豆荚比普通红豆草小得多,千粒重11.8克。春播后经过50~60天开花,第2年比普通红豆草晚开花1~2周,花期很长,豆荚多,易脱落,所以收种者不能等到豆荚完全成熟,只要中、下部豆荚变成褐色即可收获。放牧利用和调制成干草饲喂,各种家畜均喜采食。

沙生红豆草的抗旱性和抗寒性都很强。在抗寒性方面它超过其他红豆草种和耐寒的植物。由于发育强大的深根根系,能从土壤深层大量吸收水分,在抗旱性上它也超过其他红豆草种及紫花苜蓿,可与黄花苜蓿相比。沙生红豆草对土壤要求不严,它能在盐渍土上生长,由于它的根系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能在土层浅的碎石土坡地上生长,也就是说不适宜耕作的土壤可用来种植沙生红豆草作为饲料地和蜜源植物。缺点是茎粗糙,叶片少,因此在饲草质量上就比普通红豆草蛋白质含量稍微低些。

与普通红豆草相比,沙生红豆草虫害少,同样也较少感染锈病。由此可知,沙生红豆草是一种能经受不良外界环境条件,适应性广的优良牧草。前苏联区域化栽培的红豆草种中,主要的沙生红豆草品种有:沙土种1251、改良的和杂交的沙生种——乌克兰2795(沙生红豆草和普通红豆草的杂交种)、乌克兰2855(沙生红豆草和外高加索红豆草的杂交种)。

外高加索红豆草

外高加索红豆草(O.transcaucasica Grossh)别名前亚红豆草、南高加索红豆草。在前苏联外高加索红豆草生长在高加索中半山地带,在山区草甸和草原群落中,山地黑钙土、栗钙土和碎石土壤上,在阿塞拜疆顺着南坡从下向上一直到亚高山和高山草地都有生长,主要分布于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阿尔明尼亚。在阿尔明尼亚熟荒地上有时外高加索红豆草占草层的70%~80%,每年可以刈割2次,雨量充沛的年份可以刈割3次,说明其再生性好。

根系发育强大,入土深,第1年是1.2米,以后可达1.5米以上,细小侧根直径为2~3毫米。每株生茎25~30个,中空,稍被绒毛,尤其是幼茎尖端密生银白色的茸毛。株高30~100厘米,直立或升起,第2年直立。叶片丰富。叶具6~12对小叶,小叶背部被短茸毛,小叶数目在早期生长的叶上比晚期生长的叶上要少。总状花序,圆柱状,较疏稀,尖端钝圆,花冠为鲜艳的粉红色或粉红、紫红色,有时是淡粉红色,旗瓣比龙骨瓣短。豆荚半圆形,长6毫米,被密集短茸毛,圆盘边缘有小刺,具狭窄的鸡冠状突起物,其上有1~2毫米长的基部稍微宽的齿3~8个。

外高加索红豆草为春播型牧草,播种当年就能抽茎开花结实,亦有仅刈割一次的晚熟类型,抗寒耐旱性强,也耐践踏,原因是它具有在根颈下形成芽和枝条的能力,对土壤要求极不严格,但不能经受过度的湿润,是各种家畜喜食的有价值的牧草。

种子的休眠期和后熟时间较长,生长的第1年豆荚的硬实百分率高,从第2~4年植株上采收的种子,其发芽率高。因此,比较合理的利用这个种的种子的时间,不是在它生长的当年,而是以后各年。

在丘陵和山前地区,外高加索红豆草比紫花苜蓿早熟15~20天,干草和种子产量稳定,再生早。它的不足之处是从孕蕾到开花,下部叶片多半易脱落。在前苏联外高加索红豆草中划区栽培的品种有阿塞拜疆棉作科学研究所18,阿塞拜疆棉作科学研究所74,西西安34,阿哈勒克拉克地方种,纳希彻宛地方品种,西西安地方品种,塔林地方品种。

高红豆草

高红豆草多年生草本,株高80~90厘米,各种家畜均喜食,是高加索野生红豆草中最优良的饲用植物,在高加索山腰地带的草地和干旱山坡上生长。在格鲁吉亚某些地区作为饲料种植,估计它和南高加索红豆草一样,大概是很久以来在外高加索引入栽培的红豆草的祖先。

格鲁吉亚红豆草

格鲁吉亚红豆草茎叶茂盛的多年生植物,株高60~90厘米。对土壤要求不严,抗旱、抗寒,适口性好。在格鲁吉亚,其干草被认为是最优质的。分布在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达吉斯坦共和国的草原带和山坡地带。

霍拉桑红豆草

霍拉桑红豆草多年生抗旱植物,适口性好,在土库曼比较多。

泽拉夫森红豆草

泽拉夫森红豆草株高仅50厘米左右的多年生植物,牛和马的适口性最好,在乌兹别克的泽拉夫森河流域和土尔克斯坦的山坡栗钙土地上生长。

在一年生红豆草中,松花江红豆草(O.pulchela Schrenk)和小花红豆草(O.micrantha Schrenk)值得重视,各类家畜适口性均好,在中亚山前地带和浅栗钙土及灰钙土荒漠草原的灌溉地及半灌溉地生长,形成密集的幼芽,每公顷能生产2000千克干草。

顿河红豆草

顿河红豆草(Onobrychis tanaitica Spreng)广布于中亚细亚,乌克兰,俄罗斯西部、高加索和白俄罗斯的黑钙土、栗钙土和河谷的沙土上。顿河红豆草在我国分布在新疆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山、天山山坡,出现在草甸草原、山坡草甸、疏松或林间旷地。生态分布幅度在海拔1600~2100米之间,但在巴里坤北山南坡2700米的山坡草甸中仍有分布,它随山地草甸的抬高而抬高。土壤为栗钙土或暗栗钙土,中性或微碱性。

顿河红豆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我们在甘肃武威试种,生长第1年株高55.1厘米,第2年66.5厘米。根系发达,播种当年入土深80厘米,第2年达150厘米,侧根多,根群多集中在0~20厘米土层中。茎充实,倾斜上长。当年分枝3.9个,翌年23.2个,茎具沟槽,上部被短柔毛。托叶三角形,下部合生或全裂,上部二裂,奇数羽状复叶,叶柄长4~7厘米,每株有叶序5~23个,每叶序有小叶13~21个,小叶长23毫米,宽5毫米,披针形,叶下面密生短柔毛。总状花序,疏松,顶渐尖,花梗长14~30厘米,每梗有花序8~12个,每花序有小花30~53朵,花冠紫色或粉红色,旗瓣比龙骨瓣短或等长。荚果扁圆形,长4~6毫米,宽4~5毫米,被茸毛,荚齿短。结实率约40%。种子肾形稍短,褐色,千粒重7.23克,荚果千粒重11克。硬实率高达70%,无限花序,异花授粉。花期长达1月以上。

顿河红豆草播后10天左右出苗,子叶出土,第1片真叶为单叶,稀双叶,第2、3、4片叶为羽状三出叶,第5片以后为正常的奇数羽状复叶,子叶出土到第1片真叶出现需10天时间,以后每4~5天长出一片真叶。冬播型,播种当年生长缓慢,它以短营养枝越冬。第2年返青早、生长速度较快,分枝多。它的生育期短,在无霜期为100天的地区能正常完成生育期。在野生环境中,随海拔升高进入生育期的时间略延迟。花自下而上逐次开放,每天开5朵左右,集中在11~17时,花序为长球形,两侧对称,具三孔沟,大小为33.23×17.17微米,属中形孢子。染色体数为2n=14,基数为7,二倍体。

顿河红豆草的抗寒性强,生育期短,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

优质牧草:详解红豆草十大品种-富农智库

顿河红豆草的化学成分(%)

注:地上部分为新疆八一农学院资料。

栽培的顿河红豆草,其产草量和种子产量均较低。据笔者在甘肃武威黄羊镇试验,仅亩产青草125千克,第2~4年分别为256.9、733.0、718.7千克。产籽量依次为10.4、23.3、32.0和33.7千克。根系生物量亦循此递增规律,依次为190.0、307.1、747.6和1342.0千克,说明地下部分总是大于地上部分。

牧草的产量动态是确定适宜刈割期的重要依据。下表表明,不论生长年限长短,顿河红豆草在营养期产草量均很低,现蕾期急剧增加,结荚期达最高峰,种子成熟后略微降低。

优质牧草:详解红豆草十大品种-富农智库

顿河红豆草的产草量动态(千克/亩)

笔者测定了人工种植1~4年生顿河红豆草不同生育期的茎叶比例后得知,随着生长发育的推移其叶量日益减少。如生长第4年的顿河红豆草,营养期叶片重量占茎叶总重量的66.7%,现蕾、开花、结荚和种子成熟期则依次占49.3%、40.9%、35.7%和33.8%。顿河红豆草不同生长年份的茎叶比例,除生长当年因生殖数目少叶量比重大外,其余年份的茎叶比例各生育期差别不大。

开花期顿河红豆草的地上部氨基酸含量分析表明,它含有较丰富的精氨酸、胱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而苏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和丝氨酸的含量较普通红豆草少。

优质牧草:详解红豆草十大品种-富农智库

顿河红豆草地上部分的氨基酸含量(%)

在我国新疆还有野生种美丽红豆草(O.pulchela Schronk),分布于准噶尔西部山地和伊犁山区。生于粗石质草原。

麦罗斯红豆草

麦罗斯红豆草是1969年12月23日登记的。育种计划由加拿大农业部研究处的下列成员担任:Alto的Lethbridge的M.R.Hanns,Sask的Molfort的D.A.Cooke,Sask的Sasktoon的B.P.Goplen.育种材料来源:1962年通过渥太华的前苏联列宁格勒的全苏联植物研究所引种到Saskatoon,就前苏联来说该种原产地不清楚。育种方法:1962年把引入的红豆草在Saskatoon大约每种种了60株。1963年,从最好的多数株行中收获异花授粉种子,来年种在Sask、Melfort研究站地上。后来从这块地上选了大约50株健壮的结实率高的植株,在Melfort再把这些植株的种子进一步增加构成了麦罗斯品种的基础。麦罗斯品种1966~1969年参加了西加拿大统一的区域性红豆草试验。

麦罗斯红豆草的特性:麦罗斯品种的产草量要比美国的埃斯基(Eski)品种高11%,种子产量要比埃斯基高52%以上。产草量略低于苜蓿,但它在播种年份的产草量高于埃斯基红豆草或苜蓿。麦罗斯的抗寒能力比埃斯基强,但比兰达克苜蓿稍差一些。植株比苜蓿高10厘米,比埃斯基略高些。再生能力比埃斯基快。二茬和三茬草产量高。麦罗斯开花时间一般比埃斯基早几天,比苜蓿要早11天,因季节和地区而异。没有主要病虫害。

麦罗斯红豆草的适应地区:麦罗斯红豆草在西加拿大的栽培地区和苜蓿相同。它在干旱地区最有前途,但在灌溉条件下也少量用于收获干草和放牧。麦罗斯红豆草的原始种子保存在Alto的Lethbridge的加拿大农业部研究站里,品种登记号为1209.

甘肃红豆草

甘肃红豆草是由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和甘肃省畜牧厅饲草饲料总站共同培育推广的,是由普通红豆草和高加索红豆草自由杂交多次混合授粉的植株中单株选择培育成的。即从1967年开始,连续三年从普通红豆草地选择分枝多、植株高大、叶片大的单株混合脱粒播种,1972年,将高加索红豆草相邻种植在普通红豆草地边,任其自然杂交。1973年,收获异花授粉的杂种种子,把这些种子宽行播种在甘肃农业大学牧草试验站,多次进行单株混合选择而成。普通红豆草于1944年从英国引入,高加索红豆草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兽医研究所(原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1959年从前苏联引进。

甘肃红豆草的选育目的是为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建立人工草地用,产草量接近或超过紫花苜蓿的早熟、速生、抗病虫害的高产耐旱优良品种。笔者进行的品种比较试验表明,甘肃红豆草比雷蒙特红豆草平均增产18.7%,区域试验结果认为,在甘肃武威黄羊镇1979年较对照种抗旱苜蓿增产55.5%。但1980年和1981年分别比抗旱苜蓿减产62.5%和45.0%,其原因是1979年气候干旱,降雨量少,生长期仅灌溉1次,而1980年和1981年,生长期雨水较多,灌溉2次。说明甘肃红豆草在水分充足时产草量低于紫花苜蓿,但气候干旱少雨,则其产量超过紫花苜蓿。笔者的生产试验结果指出,在同样的栽培技术条件下,甘肃红豆草较麦罗斯红豆草增产16.63%,较2174红豆草增产38.8%,较埃斯基红豆草增产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