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发生在水稻穗部的病症俗称“捏颈死”。穗颈瘟发病以上部位基本上是颗粒无收。如发生在穗轴部,全穗为瘪谷;发生在枝梗上,这个枝梗的谷粒半绽或空瘪。

如何防治水稻穗颈瘟?-富农智库

造成穗颈瘟年度间发病轻重的主导因子是抽穗前阴雨天气、温度偏低;稻瘟病菌的侵染、繁育的最适条件是24~28℃的气温和92%以上的高湿度。在晚稻孕穗、抽穗阶段,如遇阴雨、低温往往造成穗颈瘟的流行。田块间发病轻重的主要因子是管理措施和品种的抗病性。氮素速效肥料过多、过迟,往往会导致穗颈病的严重发生。水稻品种间对穗颈瘟抗性差异很大,如上海市郊推广种植20多年的杂交晚粳稻“寒优湘晴”,至今仍对穗颈瘟表现优良的抗性;而有些品种试种一两年时抗性表现尚好,以后发病越来越重,不得不淘汰。也有的品种在甲地表现良好,而到了乙地却严重感病,这是由于区域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差别所造成的。

现在,晚稻已进入灌浆后期,且在穗轴和枝梗上已表现穗颈瘟的明显症状,再用药防治已经太晚了。应吸取教训,明年从头做起。重点抓好品种、肥水和护穗预防三大环节。品种要选用当地种子推广部门近年审定或当年推广的抗病高产品种。在肥水管理上要重点抓好施足基肥和后期氮肥不宜过多、过迟,同时要注意浅水勤灌,干干湿湿、适时搁田和后期不过早断水等环节。适量增施磷、钾肥,对提高水稻抗病能力也有明显作用。如果气候和其他条件有利于穗颈瘟的发生,应在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保护性农药。亩用20%三环唑或40%富士一号(稻瘟灵)100~150克。在有苗稻瘟和叶瘟发的地区,还应做好稻种消毒处理、病稻草销毁和苗期施药防治等几项工作。